的問題不是俄羅斯是否違反了反侵略準則——它已經違反了——而在於美國及其盟友應如何應對以加強國際體系。
聯合國憲章》對使用武力的限制。它“使用武力侵犯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違反了《憲章》基本原則第2條第4款。俄羅斯踐踏了美國及其盟友自二戰結束以來建立的基本準則:國家不能使用武力單方面改變邊界。
與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國際聯盟一樣,現行的集體安全體系在大國政治面前也未能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廣泛共識,各國祇有在自衛或經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武力。在安理會擁有永久否決權的大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總是可以阻止對其使用武力作出正式回應的努力。因此,聯合國現在依然無能為力,就像2008年弗拉基米爾·普丁下令入侵喬治亞時一樣。
烏克蘭佩列瓦爾內 — 2014 年 3 月 4 日:俄羅斯士兵守衛辛菲羅波爾市附近的烏 中國新聞 克蘭軍事基地。 2014 年 2 月 28 日,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
烏克蘭佩列瓦利內—2014 年 3 月 4 日:俄羅斯士兵守衛辛菲羅波爾市附近的烏克蘭軍事基地。 2014 年 2 月 28 日,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
聯合國及其規則並沒有降低大國之間的衝突程度。儘管俄羅斯入侵了烏克蘭,但這並不意味著衝突沒有急劇減少。從1945年到現在,大國戰爭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下降到現代民族國家體系下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集體安全並不是外交史學家約翰·路易斯·加迪斯所說的這種「長期和平」的實現者。相反,核武的威懾和穩定的超級大國競爭減少了冷戰期間的衝突。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一直獨自提供安全和自由貿易等全球公共產品。民主國家致力於維護自由國際秩序,而不是《聯合國憲章》所規定的集體安全,從而維護了大國之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