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大东部大区或奥弗涅-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跨境工人也被算作当地居民,但由于他们在德国、卢森堡或瑞士工作,因此并不为当地 GDP 做出贡献。相反,即使数量有限,居住在国外但在法国工作的人们也会为该地区的 GDP 做出贡献,而不会被视为该地区的居民。出于上述原因,将各地区人均GDP差距解读为生产力差距是错误的。
法国国家统计局 (INSEE) 计算了每个地区就业岗位的 GDP:只有参与创造财富的人才会被计入这一统计数据。根据这一指标(也称为表观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小于人均GDP差异。然而,它也并非没有局限性,因为它也反映了区域活动结构。因此,法兰西岛大区人均 GDP 比法国本土其他地区高 1.5 倍,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该地区高附加值行业占比过高(例如,科学和技术活动部 外汇数据 门占法兰西岛大区附加值的 21%,而全国这一比例为 14%)。
因此,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每个工作岗位的GDP,都必须基于附加数据,谨慎解读地区之间的差距。更一般地说,我们还必须对经济问题与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充分性保持警惕:例如,如果我们已经看到,不同地区的人均 GDP 差异并不体现生产力的差异,那么它们也不反映生活水平的差异;在这个问题上,使用法国国家统计局在区域层面制作的另一项地方统计数据——家庭可支配总收入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为什么不以比地区更精细的级别传播GDP呢?
从技术上来说,上述方法可应用于任何地理层面。然而,当我们下降到精细的地理层面时,上面提出的区域 GDP 脆弱性来源就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感兴趣的领土越小,机构位于领土外的公司数量就越多,这使得结果更加依赖于分配附加值的方法。